夜幕降臨,近萬架無人機準時起飛,在空中排列有序、變化萬千,或是巨大的山茶花綻放夜空,或是“我愛重慶”的字樣再現銀河……這場融合科技與浪漫的視覺盛宴,織就了一幅光影畫卷。而這畫卷的“執筆人”正是來自深圳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(下稱“大漠大智控”)的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楊杰。

楊杰從事的“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”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新發布的新職業之一,其定義為從事無人機群飛行路線規劃、飛行計劃與飛行任務制訂以及飛行現場管理等工作的人員。這一新職業的出現,折射出我國無人機正在不斷拓展的商業版圖,更顯示出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的未來。
“很多人以為我們只是讓無人機飛起來,其實我們還要讓無人機飛得準、飛得穩。”楊杰告訴記者,他們不僅要具備定制飛行表演方案的編程能力,還要能夠對飛行環境、信號等進行評估統籌,更重要的是讓藝術審美和前沿技術完美融合,確保每一架無人機在合適的時機飛到指定的位置。
“以廣東河源的萬架無人機表演項目為例,作為規劃員,我們需要對整個無人機集群表演項目進行全流程的統籌。”楊杰說,正式表演前,需要提前根據場地信號、觀眾視角、天氣風險等進行前置勘測,飛行當天則要嚴格監測風速、溫度、電量、信號強度等參數,表演結束后要匯總數據復盤,提升飛行安全與效率。
新職業的背后是整個無人機行業人才需求增長的生動寫照。
“對于深耕于低空經濟的企業而言,十分需要既掌握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相關專業技能,又具備計算機編程能力,同時兼具藝術創意能力的人才。”大漠大智控飛行工程部項目經理姚利軍表示。
業內人士指出,近年來,伴隨技術的不斷進步、標準體系的加速完善、應用場景的日益拓展,無人機在物流、測繪、應急、醫療、文旅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,催生出無人機系統工程師、培訓師、物流調度員等眾多新職業。
目前我國無人機企業、從業者數量大幅增長,無人機飛行量快速提升。截至2024年6月份,全國實名登記的無人機已達187.5萬架,無人機經營性企業超1.4萬家,無人機駕駛員執照超過22.5萬本。
人才緊缺的背后更是低空經濟加速發展的體現。
來源:經濟參考報


